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先前未知的机制,即控制感染细菌的病毒是否会迅速杀死宿主或保持潜伏在细胞内。研究人员表示,eLife杂志报道的这一发现也可能适用于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病毒。
“我第一次发现DNA如何被包装在病毒体内的机制决定了感染过程,”伊利诺伊大学病理学家教授Alex Evilevitch说。
在将DNA注入细胞后,病毒倾向于遵循两种主要途径之一,称为“裂解”或“潜伏”感染。在裂解途径中,病毒DNA迅速占据宿主细胞自身的资源,自己制造数百份拷贝。然后新病毒杀死细胞并继续在其他细胞中重复循环。
然而,潜伏的病毒感染遵循不同的过程:一旦进入细胞内,病毒DNA就会进入宿主基因组。当细胞分裂时,病毒DNA也会复制。只要感染仍然潜伏,在宿主中几乎没有证据。
Evilevitch表示,潜伏性病毒感染的问题在于,在宿主的压力下,病毒会突然转变为裂解性,接管细胞并在疯狂的繁殖后杀死它。
“我们携带的许多病毒感染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潜伏。有时它们会溶解,当我们出现症状时,”他说。
人类潜伏性病毒感染包括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Epstein-Barr,人巨细胞病毒,腺病毒,卡波西肉瘤等。
“了解调节从潜伏状态到裂解状态的转换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就可以阻止这些感染蔓延,”Evilevitch说。
许多关于病毒感染动态的研究都集中在保护病毒遗传物质并将其穿梭到感染部位的蛋白质衣壳的结构特征上。 Evilevitch在将病毒DNA分子注射到宿主体内之前,反而研究了它们的压力和应变。